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百科 > 桐柏安棚创业项目(桐柏县安棚镇未来规划)

桐柏安棚创业项目(桐柏县安棚镇未来规划)

3个月前 (11-14)商业百科234

本文目录一览:

南阳桐柏县片区开发区范围

1、桐柏县城东北部是桐柏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东区所在地。 桐柏县城西北部45千米处的安棚镇包含桐柏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西区。 桐柏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东北部,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区面积13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

2、河南省南阳市共有4个开发区,分别是:卧龙区、宛城区 。共有10个县,分别是:桐柏县、方城县、淅川县、 镇平县、唐河县、 南召县、内乡县、新野县、社旗县、西峡县。

3、而围绕着市区,南阳市还包括10个县,它们分别是桐柏县、方城县、淅川县、镇平县、唐河县、南召县、内乡县、新野县、社旗县以及西峡县,这些县构成了南阳市广阔的地域范围。值得一提的是,南阳市的总面积达到了66万平方千米,这一数值远超淄博市的5965平方千米,显示出其在河南省内的显著地位。

桐柏安棚天然碱矿()

安棚天然碱矿区位于桐柏县西北的安棚乡,地处桐柏、泌阳、唐河三县交界地带。该区还发现了石油、天然气,均已开发。因此,基本建设已有一定的基础。从地质构造上说,安棚所在的泌阳凹陷位于南襄坳陷的东北部。该处是一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有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地层。

安棚碱矿位于南阳桐柏县安棚乡境内。根据地矿部、化工部1990年编制的“我国天然碱矿产资源对建设保证程度的研究报告”分析,安棚碱矿储量处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而且品位高,产品质量优。

安棚碱矿是迄今为止国内探明的最大天然碱矿床,安棚碱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安棚乡境内,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储量最大的地下天然碱矿床。碱区面积74平方公里,天然碱可采储量4849万吨,分别位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具有埋藏深、杂质少等优点,是生产重质纯碱的理想原材料。

不是。根据查询爱企察显示,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在1998年创立的原桐柏安棚碱矿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经河南省商务厅核准成立,由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等9家股东共同投资组建,主要从事天然碱勘探开发及相关衍生产品加工与销售的大型股份制企业,是一家股份制企业。

安棚乡也成为我县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乡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连续两年排名全县第一。

安棚乡的自然资源

安棚乡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芒硝、石膏、钾长石等。其中天然碱储量2亿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芒硝储量4500万吨,是大型矿床。2004年,桐柏县委、县政府立足安棚资源优势,审时度势,决定在安棚建设中原化工城。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农业耕地和大片山地草原,为村民们提供了优良的农耕和放牧条件。哈溪河,被哈溪人民尊称为母亲河,源头就源自周围的群山之中,赋予了这里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尖山村目前划分为六个村民小组,分别为李家庄、冯家庄、孔家庄、磨台子、大圈滩以及煤洞台。

栗园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其土地资源主要集中在耕地部分。全村拥有总面积为390.00亩的耕地,其中700亩为水田,3100亩为旱地。每户平均可分配到44亩耕地,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和小麦,为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在林地资源方面,栗园村更是独具优势。

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亚洲第世界第二的安棚碱矿、月河碱矿、吴城碱矿,全省最大的大河铜矿等。主要土特产有天然香菇、黄花菜、木耳等。旅游景点有水帘寺、淮源风景名胜区等。桐柏县位于豫鄂边区,桐柏山腹,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

安棚乡农业

1、安棚乡的农业生产基础稳固,得益于优质的水利设施支持。二郎山水库及其干支渠覆盖了乡内13个行政村,为大面积的52万亩农田提供了灌溉保障,水库蓄水量丰富,总计超过10万立方米。此外,乡内分布有300多个大小水塘,以及在陶庄和张楼两地建设的提灌站,这些设施确保了农业生产的水源充足。

2、大河镇位于桐柏县城西北20公里,东望桐柏金矿、银矿与朱庄乡毗邻,西瞰碱矿、油田与安棚乡相衔,南依大复山脉与城郊、淮源两乡镇接壤,北接盘古山脉与泌阳县搭界。镇域地形呈西北宽、东南狭长的卧蚕状。南北部层峦叠嶂,林木茂密。中部盆地丘陵,蜿蜒起伏,构成大河镇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独特地貌。

3、平氏镇,作为豫鄂交界处的传统平原农业大镇,以玉米、小麦和水稻为主导的常规农业曾是其经济基础。然而,该镇在2000年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特别聚焦于中药材、蔬菜和林果种植,以及螺旋藻养殖。其中,芹菜、萝卜和黄酒是该地的著名特产,广受周边县市欢迎。

4、回龙乡、黄岗镇、朱庄镇、新集乡、程湾镇、安棚镇、城郊乡等乡份,各具特色,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发展良好,是桐柏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桐柏县还设有县产业集聚区和安棚化工专业园区,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5、尖山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村民的外出务工,同时,农业种植和畜牧业也为其贡献了一部分收入。在哈溪镇人民政府的推动下,村庄实施了多项发展策略。首先,村民们积极响应,共建起了以人参果种植为主的日光温室,这种温室农业不仅提升了种植效率,也增加了村民们种植收益。

6、尖山村的农村经济在2010年展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这一年,该村庄的总收入达到了293万元人民币,其中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支柱,贡献了总收入的57%,具体数额为166万元。这些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的生产和销售,显示出村民们对农业生产的高度依赖。畜牧业也是尖山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31%,约为89万元。